制造變“智造” 蒲惠更“普惠” 走近蒲惠智造的工業“大腦”
新華社杭州4月28日電 題:制造變“智造” 蒲惠更“普惠”——走近蒲惠智造的工業“大腦”
新華社記者張璇、呂昂、林光耀
向新質生產力要產業升級新動能,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,正成為社會各界的廣泛共識,越來越多的傳統制造企業變身“數字工廠”“智慧工廠”,背后離不開工業“大腦”的支持。記者近日走進開發工業軟件的蒲惠智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,看它如何推“新”,為中小制造企業打造“智造”兼“普惠”的新路徑。
讓生產管理這本賬心中有數
倉庫管理員用平板電腦掃一掃條碼,就能完成物料的出入庫并同步更新庫存賬目;車間工人在一體機上簡單操作,實現“零接觸”開工作業,生產情況在線實時反饋……
3月18日,這是浙江善拓機械有限公司內的生產實景,流水線上一張數字大屏實時呈現生產進度管理信息。 新華社記者黃宗治 攝
這是浙江善拓機械有限公司內的生產實景。“很多人都不理解傳統制造企業為何要做數字化,但當我們用上了,真的香!”總經理羅燭南說,“以前生產過程真是本‘糊涂賬’,現在生產管理、工人工時、庫存材料等都能夠‘心中有數’。”
作為企業負責人,羅燭南能隨時隨地通過手機、平板、電腦等終端查看企業生產進度,“今天‘蒲惠云’系統里預警化油器不足200件了,我馬上安排進貨。對于我們這類組裝類制造企業更重要的是MRP運算(物料需求計劃),系統運算效率高且準確,今年有不少出口拉美國家的單子在出貨,依靠系統保障了生產管理全周期。”
“蒲惠云”是蒲惠智造自主研發的覆蓋智能制造、協同辦公等領域的全棧式工業“云化”軟件,幫助中小制造企業實現數字化轉型。
在蒲惠智造董事長王克飛看來,只有提供“低成本、模塊化”的數字化產品,依托云服務平臺讓企業“拎包入住”,快速見實效、有可觀性價比,才能在中小制造業批量鋪開數字化轉型。
瞄準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賽道,2018年起,蒲惠智造將SaaS(軟件即服務)技術引入工業軟件領域。“蒲惠要做的,就是將眾多行業內的設計圖紙、操作流程和豐富的生產知識,通過技術手段整合到SaaS平臺上,轉換成容易訪問和應用的數字資產。這樣,企業就可以更高效地訪問和使用這些寶貴資源,從而提升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。”王克飛說。
搭建標準化平臺助力制定標準
通過行業調研,王克飛感到,“工業數字化軟件不僅是可用,更需要好用、易用。”
蒲惠智造的目標是做標準化建設,讓中小企業只需要在模塊庫中選出合適的模塊,即可搭建匹配企業自身需求的數字化管理平臺,就像逛“工業超市”一樣便捷高效。
3月18日,在平湖市濤強機械有限公司的辦公區,設有數字大屏,管理者可以實時查看生產進度、庫存等。新華社記者黃宗治 攝
平湖市濤強機械有限公司是一家數控車床配件生產企業,長期承接來自客戶的非標準化金屬零部件產品定制訂單,訂單數量多,交付周期短,引入“蒲惠云”進行數字化改造后,企業生產計劃下發時間從30分鐘縮短至10分鐘,機加工效率提升20%。
“其實操作不復雜的,只要掃一掃碼就行了,靠云上‘大腦’去分析,實時給管理者反饋。”生產管理負責人戈忠源說。
3月18日,在平湖市濤強機械有限公司里,一名員工取完零件通過掃碼,即可實時更新該零件庫存。新華社記者黃宗治 攝
如今這樣的場景,已在傳統制造業里不斷上“新”。濤強機械董事長盧福明說:“系統好用、易用,我又推薦給周圍好幾個企業負責人,不少人來我們廠里實地看過就心動了,已經有企業上馬改造了。”
從0到1,從1到100……蒲惠智造在嘉興平湖高端裝備現代產業集群里不斷鋪開。事實上,臺州玉環、金華武義等浙江特色產業集群,在蒲惠工業“云化”軟件的賦能下,正加速邁向數字化轉型。
自2018年成立至今,蒲惠智造通過平臺化服務、批量化改造的模式,已為1000余家制造業中小企業提供數字化轉型服務,覆蓋汽配、制冷、五金等細分行業。
如今,蒲惠智造還牽頭制定《離散型制造執行過程云化規范》系列行業標準,參與了“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管理體系”“工業互聯網平臺”等領域的國家標準起草工作,助力行業標準化建設。
“普惠”更多中小企業
蒲惠諧音“普惠”,又寓意蒲公英。“希望蒲惠能成為一株蒲公英,乘著數字經濟的風,把數字化的種子播撒出去,惠及更多中小企業。”王克飛說。
3月18日,在蒲惠智造的辦公區,多排展臺擺放著各類平板電腦、手機,蒲惠正是通過這樣的系統兼容性日常測試,確保其軟件應用的廣泛通用性和穩定性。新華社記者黃宗治 攝
在蒲惠智造的辦公區,多排展臺擺放著五六十部各類平板電腦、手機,囊括市面上絕大多數系統、型號,仿佛置身數碼大賣場。事實上,蒲惠正是通過這樣的系統兼容性日常測試,確保其軟件應用的廣泛通用性和穩定性。中小企業主利用手頭已有的設備,就能快速進行數字化部署,進一步降低企業數字化轉型成本。
對于臺州一家做汽配曲軸企業來說,這筆投入也很“劃算”。以前每個班次的工作人員開動機床時,都需要試車,工人常拿著好零件去試,導致浪費;上了云MES系統后,管理人員可以追蹤每一個零件的生產過程。
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,深化大數據、人工智能等研發應用,開展“人工智能+”行動,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。
“這意味著將推動人工智能深度賦能實體經濟發展,成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引擎。但是,在工業人工智能場景下,我們從‘大數據’和‘AI工具’兩個視角來考慮問題,應充分認識到數據是新的生產資料,大型AI模型能力的發揮依賴于數據。”王克飛說。
在服務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,蒲惠將工業人工智能和數字孿生技術運用到企業生產管理之中,正致力于將制造企業中龐雜的生產數據有效地轉化為決策支持工具。
“量大面廣的中小型制造企業,是制造業的‘毛細血管’。”王克飛認為,幫助這些企業把原來一直丟掉的數據撿回來,通過數據的積累、應用,提升生產管理效能,這對于企業而言就是新質生產力。只有中小企業強了,制造強國的基礎才會更扎實。
(責任編輯:歐云海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