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張“綠網”為新能源車“充電” 探訪特來電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
新華社青島6月26日電 題:一張“綠網”為新能源車“充電”——探訪特來電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
新華社記者王凱
作為國內領先的新能源汽車充電網生態運營商,特來電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應用充電網技術路徑,致力于構建充電網、微電網、儲能網“三網融合”的新能源基礎設施網絡,讓充電更加簡單、安全、可靠。
在電動汽車快速發展時代,如何破解不合理不均衡的公共充電難題?怎樣讓新能源電為新型電力基礎設施建設以及“雙碳”戰略注入活力?近日,記者走進特來電,探究這些問題背后的答案。
一張“網”保障公共需求
在青島城運控股集團交運溫馨巴士捷達分公司世博園場站,一個智能充電弓正在給一輛電動公交車充電。駕駛員無需下車,只要一鍵即可啟動充電。智能充電弓還配置了大功率充電、車充互鎖、待機斷電、過溫保護、視頻監控等多項防護措施,無論臺風、雨雪、霧霾、揚塵天氣,均能保證可靠運行。
這是特來電利用自身優勢技術和平臺,打造智能充電網,適配高速增長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和充電市場的實踐。
數據顯示,截至2023年底,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2041萬輛,其中純電動汽車保有量1552萬輛,占比76.04%。新注冊登記新能源汽車數量從2019年的120萬輛增長到2023年的743萬輛,呈高速增長趨勢。
特來電市場支持中心總監、山東大區負責人路文剛說,特來電創新打造的智慧充電網擁有群管群控、功率共享、智能運維、主動安全防護等特點和功能,具備保障公共充電需求和電力安全的能力。
“比如特來電提出了‘特惠充’解決方案。”特來電研發管理中心總經理毛宗龍說,這款產品采用功率分時共享的理念,可根據車輛電池不同的剩余電量,按照車輛到來的先后順序,結合實時電價進行智能調度智慧充電,讓車主充電更安心、更放心、更經濟。
截至目前,特來電累計充電量突破300億度。特來電還在全國360個城市建設充電樁超56.5萬臺,在公共充電樁數量、直流充電終端數量、充電站數量、充電量方面持續領跑行業。
創新驅動打造“硬實力”
在浙江臺州市,特來電的“椒江城發光儲充放電站”實現了人工智能充電服務。該充電站不僅能實現車牌識別、自助叫號等功能,還能實現危險源報警。
在全國,這樣的特來電智能化充電站還有很多。其背后,是特來電多年如一日對創新的不懈追求。
據了解,該企業引進和培養了來自多種技術領域的頂尖人才,搭建了新能源微網、智能調控等十大研發團隊。公司擁有超過1300項知識產權,承擔或參與了多項國家級重大科研項目,牽頭或參與制定了多項國家級行業標準。
比如,針對電動汽車充電安全的問題,特來電利用充電網技術架構,將大數據技術、電池技術和充電技術進行深度融合,設計了面向汽車充電安全的“兩層防護”體系。監控分析汽車充電安全隱患,降低了充電事故頻率,給新能源汽車在充電時加上了“保險”。
“車主在充電站充電,當他將充電設備連接到車上那一刻開始,系統就會一邊給車充電,一邊自動監控電池狀態。監控的數據會實時跟特來電大數據平臺進行比對。系統一旦發現異常隱患,將會立即采取相應舉措來確保安全。”路文剛說。
據路文剛介紹,企業還創新建設了基于充電場站的新能源微電網系統,目前已商業化推廣應用。此外,企業還在有序充電、移動儲能、車網互動、虛擬電廠等方面也進行了大量的創新。
新能源車變身移動“充電寶”
記者了解到,特來電充電網通過鏈接新能源發電和新能源汽車,充分發揮海量新能源汽車的移動儲能價值,不僅對電網起到平衡調節作用,還可以創造利潤價值。
“一輛輛電動汽車就是一個個‘充電寶’。開新能源車的車主,將不再只是能源的消耗者,而可以成為能源的運營者。”特來電副總裁王昆鵬說。
王昆鵬表示,目前每臺電動汽車的基本電量約50度。按每天平均消耗10度至15度電計算,至少還有二三十度的電量可以參與電網儲能調峰服務。若2030年我國電動汽車達到1億輛,按照一輛車每天提供10度電參與電網儲能調峰來計算,每天也至少產生10億度電的儲能價值。
“特來電充電網可以在電網的低谷期把低成本電充到電動汽車里,同時還可以在高峰期把車上富余的電賣出來。”王昆鵬說,所以在一定情況下,開新能源汽車可能還會掙錢。
(責任編輯:歐云海)